豬 肉 食 譜


●「豬肉營養價值與優點」
豬肉是各種肉類中脂肪含量最高的,雖然各部位含量不同,但瘦肉也含高達10%以上的脂肪。含有蛋白質、鈉、銅、鋅、維生素B1、維生素B2、維生素B6、維生素B12、菸鹼酸、鐵、鈣、磷、鉀等營養素。
豬肉能夠提供身體所需的蛋白質、脂肪、維生素及礦物質,能幫助修復身體組織、加強免疫力、保護器官功能。所含的磷能製造骨骼與牙齒所需營養、幫助神經功能保持正常。豬肉也可以提供血紅素鐵和促進鐵吸收的半胱胺酸,能改善缺鐵性貧血。
豬肥肉含脂肪及膽固醇過高,吃多容易肥胖、使膽固醇增高,增加高血壓、冠心病的發生率,所以動脈硬化、冠心病及老年人不宜多吃。
備註:本文章節錄轉載處【樂活營養師】http://ppt.cc/aDxoL
●「豬肉各部位 美味公開」
部 位 | 口 感 | 最 佳 烹 調 |
豬頸(松阪肉) | 稍有脆度 | 川燙沾醬食 |
肩胛肉(梅花肉) | 味到豐富,口感佳 | 火鍋肉片、叉燒肉 |
大里肌 | 低脂鮮甜 | 醃漬、炸豬排、燒烤 |
小里肌 | 低脂鮮甜 | 炸豬排、煎烤料理 |
豬頰肉(霜降肉) | 軟嫩好吃 | 燒烤、川燙、煎烤 |
前腿肉 | 肉質結實 | 煎烤、炒肉絲、絞肉 |
腹脅肉(五花肉) | 肉厚帶油花 | 滷肉、燉煮、切薄片快炒 |
後腿肉 | 肉質結實 | 炒肉絲、作絞肉、燻火腿 |
蹄膀 | 結實、纖維較粗 | 滷煮、紅燒 |
豬腳 | Q彈有膠質 | 滷肉、燉煮 |
松阪肉
位於豬脖子兩側,量少稀有 俗稱黃金六兩,口感細緻帶Q彈,屬於高級肉品。松板肉為豬頸肉,口感層次分明,適合各式料理方式,採用乾煎略灑上胡椒粒及鹽巴,更顯得肉品口感之細緻度。
霜降肉
豬頰肉,油脂紋路分布細小均勻,就像是降霜或是大理石的紋路,入口層次分明,口感帶咬勁甚佳。適合各式料理方式,採用乾煎略灑上胡椒粒及鹽巴,更顯得肉品口感之細緻度。
月亮軟骨
豬隻的肩胛骨之尾段軟骨,成彎形月亮狀。因其附近的肉非常有彈性,軟骨富有豐富的鈣質,故很適合煮湯或做成滷味。
梅花火鍋片
梅花火鍋肉片選自豬隻肩胛肉部位。纖維細緻,肉質鮮嫩,油花分布均勻。每片厚度約2mm,是火鍋燒烤必備的食材。
五花火鍋片
取自五花肉精切後的肉片,油花均勻漂亮,入口不柴不油,每片厚度約2mm,是火鍋燒烤必備的食材。
里肌火鍋片
里肌肉為背脊偏後腿部位的瘦肉。形狀長條完整,由於活動量較多,肉質較腰內肉堅硬,富有嚼勁。每片厚度約2mm,是火鍋燒烤必備的食材。
梅花烤肉片
接在里肌之後的肩側肉,肉的肌理略粗,特徵是瘦肉中帶著恰到好處的脂肪,濃郁香醇的滋味,適合作成咖哩、烤豬排、燒肉、薑汁豬肉等料理,建議調理前可切斷肉筋,使其口感更順口。
里肌烤肉片
里肌肉為背脊偏後腿部位的瘦肉,形狀長條完整,由於活動量較多,肉質較腰內肉堅硬,富有嚼勁。
低脂腿絞肉
腿絞肉以2:8的肥瘦比例調配而成的健康低脂食材,灌製香腸、製作肉燥都非常適合。
低脂腿肉絲
後腿肉絲採健康低脂的概念,將每條肉絲均勻切成6x0.4x0.4cm條狀,是容易料理的天然食材。
豬小排
豬小排肉質滑嫩有嚼勁,適合清蒸或燉湯,是骨排餐類愛好者的首選。
龍骨
龍骨即為能量豬的脊椎。常用來熬湯,湯頭清爽味甘。擁有豐富的鈣質,十分適合發育中的小孩、老人及孕婦。
大骨
選用大腿骨,常用來熬湯,湯頭清爽味甘,適合熬湯、褒粥用。
尾冬骨
尾冬骨所蘊藏的營養使得尾冬骨十分適合熬煮成各種養生燉品。以中醫觀點,使用尾冬骨(豬尾椎)燉筋骨藥,以形補形的概念燉湯食用。
前足切塊
前足有豐富的膠原蛋白,熱量及脂肪較低,讓人能放心食用。不帶腥味,有著獨特清香,讓更多人能放心一嘗豬腳的美味。
次小排切
次小排切為帶肉的豬骨。熬湯的最佳首選,能讓湯品兼具肉鮮甜味與骨髓的精華。
去皮五花肉條
去除大里肌的軀幹腹側的肉,脂肪與瘦肉交疊成三層,故稱為三層肉。肉的肌理稍微粗糙,但肉質軟嫩、脂肪濃厚是騎特徵,拿來製作培根是最廣為人知的作法。
軟排
豬軟骨為豬前胸一塊三角形薄軟骨,又稱作軟排;一頭豬僅能取出 約少量的軟骨,屬於較特殊肉品。能量豬軟骨切成塊狀排骨,肉中帯白色的軟骨,非常適合用作燉湯、滷、燒等軟骨料理方式,煮熟後的軟排其肉質軟嫩、軟骨可 食,兼具豐富營養與口感。
胛心炒肉片
胛心炒肉片為豬隻的胛心肉,位於前腿上部,肉品半肥半瘦、口感有咬勁味道清爽,適合快炒。
雪花骰子肉
豬隻的前腿雪花部位,此肉品半肥半瘦、瘦肉與油花分布均勻、口感Q彈嚼勁味道清爽,適合乾煎、炙燒、燒烤,享受肉汁四溢的美味。
豬肉營養價值大揭密
根據農委會統計,台灣每人每年吃掉37公斤豬肉,是牛肉的8倍,也比雞肉的31公斤高。豬肉有什麼地方吸引人?從營養學角度來看,豬肉主要提供人體所需的優質蛋白質、脂肪、維生素及礦物質,以及可提供血紅素和促進鐵吸收的半胱氨酸,能改善缺鐵性貧血。
中醫則認為豬肉性平味甘,有潤腸胃、生津液、補腎氣、解熱毒的效果,主治熱病傷津、消渴羸瘦、腎虛體弱、產後血虛、燥咳、補虛、滋陰、潤燥、滋肝陰、利小便和止消渴。
庖丁解豬!各部位一次搞懂
接著來「庖丁解豬」,了解各部位之最。台灣主要採4部位分切法,將豬切分為肩腿部、背脊部、腹部、後腿部4個部分。
上側背脊部包含大排、小排、大里肌、小里肌;下側腹脇部包含腹脇肉、腹脇排、軟肋、肋骨;前側較常食用的有豬頰肉、胛心肉、肩頸肉;後腿部分則包括內外後腿肉、腱子肉、後蹄膀、豬腳、蹄花。
涮火鍋最常使用的培根肉其實就是五花肉,位於豬肚子的腹脇肉又稱五花肉、三層肉,油脂含量高、口感較嫩,是最常做為火鍋肉、培根的部位。不過也因油脂含量高,熱量也高出其他部位許多,每100克的五花肉熱量逾380卡。其中至少300大卡都是由脂肪提供,就可以知道腹脇部位的油脂有多豐沛了。
此外,位於肩胛肉上側的梅花肉特色是油脂分布適中,很適合以烤、煎方式烹調,也可作為涮火鍋的肉片。每100克的梅花肉熱量大約為320卡。
低脂豬肉是誰?腰內肉、松板豬上榜
如果想吃比較低脂的豬肉,有什麼部位可選擇?豬小里肌俗稱腰內肉,是脊骨下側與大排骨相連的瘦肉,是豬隻肉質最嫩的部位,腰內肉脂肪量低,每100公克約139大卡,常常以炸、爆、炒等方式烹調,因此許多料理都很喜歡用到腰內肉。
對於老饕來說,只要到高級鐵板料理餐廳,可以吃到香嫩的松阪豬肉,一隻豬只有6兩的松阪豬肉,因此又有人稱之為6兩肉。松板豬口感脆嫩,而且有咀嚼帶有鮮甜,因此成為餐桌上珍貴的食材。至於料理方面只要使用平底鍋煎好,再灑上些許玫瑰鹽,就能充份提味;每100克的松板豬肉熱量大約接近150卡。
料理豬肉時,想要避免吃進隱藏的高熱量,以下幾點要注意:
1.選用豬肉時,應挑油脂含量較低的腰內肉、豬頰肉等部位,外食時若吃到油花較多的部位,也盡量先去掉肥肉再吃。
2.市面上充斥許多豬肉製加工品,除了油脂含量高外,鈉含量亦很高,應該儘量避免。
3.烹調方式應避免油炸、紅燒、糖醋、燴等方式,以免攝取過量油脂。
4.若吃火鍋要注意減少使用沙茶醬、豆腐乳、芝麻醬;多多利用蔥、薑、蒜、檸檬汁等天然香辛料調味,就可以大幅降低油脂、熱量、鈉的攝取。
【健康小叮嚀】:
喜歡吃豬肉較肥油的部位,要小心攝取過多的脂肪,不但容易肥胖,還可能造成膽固醇過高,增加高血壓、冠心病的發生率,如果本身有動脈硬化、冠心病的人,攝取要適量不宜多吃。
文章參考來源處:http://ppt.cc/CFmjk
*里肌肉怎麼烹調最好吃?
大小里肌都適合煎烤~等快速烹調方式,整塊烤會更夠味,需避免長時間燉煮而造成肉質變柴!大火快速烹調可保持里肌肉多汁又鮮嫩的特有口感。
美味123:
保持口感小撇步 ~ 炸肉烹調前可沾薄薄一層太白粉或地瓜粉、麵糊亦可,幫忙捉住肉汁。
提升美味醃製法 ~ 整條肉品(分切肉塊)加入香料、佐料後,利用保鮮膜整條包覆、收邊,放入冷藏室醃製半小時即可。
提升軟嫩秘訣 ~ 肉品斷筋後,加入水果酵素,如木瓜皮、鳳梨心或果肉汁,和肉品共同醃製半小時即可,即可更肉品更嫩。
*腹脅肉(五花肉)怎麼烹調最好吃?
可依照烹調需求,選擇肥瘦比例,油脂豐厚適合紅燒燉煮,肥瘦相均適合快炒、清燙白切沾醬,帶骨帶肉的腹脅排,適合紅燒燉煮、燒烤、燉湯~等。
美味123:
烹調小訣竅 ~ 五花肉的肉質偏硬,適合長時間燉煮,建議先剔除表面多餘油脂,並以逆紋切大塊一點以維持形狀,再作烹調。
去腥川燙怎麼做 ~ 先將表皮略作清洗,用刀子刮除表皮雜質髒點,切塊後入滾水川燙(加點米酒、蔥薑去腥),肉品表面稍微緊鎖後即撈起用冷水沖洗。
生五花肉保存法 ~ 沒烹調完的五花肉,切成等份後用鹽、胡椒、辛香料醃製後再冷藏或冷凍,可延長保存期限。
*肩胛肉(梅花肉)怎麼烹調最好吃?
從豬隻背脊前方到肩胛骨處的肉,即肩胛肉。屬於運動量較大的部位。一隻豬有兩塊肩胛肉合計約3公斤左右,肉味豐富、帶筋又有油脂,能夠做多種料理變化且口感又佳的部位。
美味123:
肩胛肉處理方式 ~ 先用刀將肉品表面結締組織集筋膜剔除,整塊肉品可用棉繩綁起定型,再作下鍋烹調(燜煮、烘烤)。
製作肉排的秘訣 ~ 逆紋刀切並斷筋,用肉槌將其拍鬆再入醬料醃製,炸肉前可拍上一層地瓜粉或沾上麵衣再作油炸;亦可直接煎烤。
整塊肩胛肉不柴帶汁的撇步 ~ 記得不要讓肉品過熟,烹調後需靜置10分鐘讓肉汁回滲(如用水煮方式也需靜置回溫),食用前再切薄片上桌。或將肉品切成肉片、肉絲後,拌入蛋清攪拌,利用大火快炒方式,包持軟嫩口感。
*豬前腿&豬後腿怎麼烹調最好吃?
豬前腿的肩腿肉比較瘦,可以燉煮或悶煮,例如前蹄膀肉質較Q,常會連皮帶骨長時間烹調。
豬後腿肉質特別結實,肉質纖維較粗,包含豬腿、豬蹄、豬腱、皆屬於大量膠質的部位,特別適合燉煮類料理。
美味123:
烹調前蹄膀處理法 ~ 將蹄膀或腿庫清洗乾淨,拔掉雜毛,下鍋油煎上色並將肉塊定型,再進行滷燉料理。
烹調前豬蹄處理法 ~ 用小牙刷刷洗豬蹄並作川燙,撈起後用冷水沖洗並用刀刮除表面髒點雜質。
燉煮好吃小秘訣 ~ 將蹄膀或豬腳先炸過再泡冰水,可幫助肉質急速收縮讓口感更Q彈,再進行燉煮。
*豬絞肉怎麼烹調最好吃?
豬絞肉大部份採肉質較粗的臀肉或腿肉部位,能做成多種肉製品。絞肉需加入豬油一起絞增加口感並且較為滑順。
美味123:
肥瘦比例怎麼捉 ~ 一般多採用3:7肥瘦比來做,或可依照個人喜愛作調整。多絞幾次肉會讓絞肉顆粒略呈均勻,作料理口感變好。如製作肉燥僅需絞一次,如製作餡料則需要絞2~3次。
絞肉烹調前處理 ~ 需先將整塊肉品清洗乾淨再進行絞肉作業,較為安心。已買回來的絞肉勿再水洗!水洗會使絞肉與油脂分散掉,烹調後口感會變差。
讓肉丸、肉排美味關鍵 ~ 製作肉丸餡料時,可拌入少許高湯快速拌絞增加肉汁,讓口感更佳!炸肉丸(獅子頭)時,先用160C-180C低油溫將肉丸炸熟,再轉以200C-220C高溫炸酥表面,這樣肉丸口感既酥脆,一口咬下肉汁四溢。
